
甬上话︱特别的军规:宁波版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
作者:甬上话 大河奔流工作室
特别的军规
宁波版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
(一)
时下中国,无论男女老幼,大都知道有个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。
作为古今中外军史上著名的经典,它是我军建军以来一直遵循的纪律,是我军处理内部关系、军民关系、军政关系和敌对关系的行为规范。
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形成于我军建军初期,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逐步完善和不断发展。
1927年,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,要求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,买卖公平,不拉夫,不打人,不骂人。
同年10月,在向井冈山进军时,规定了“行动听指挥,不拿群众一个红薯,打土豪要归公”的三项纪律。
1928年1月,提出了“上门板,捆铺草,说话和气,买卖公平,借东西要还,损坏东西要赔”等“六项注意”。
1928年4月,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,将“不拿群众一个红薯”,改为“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”。
1929年,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时,又在“六项注意”中增加了“洗澡避女人”“不搜俘虏腰包”的内容,成为“八项注意”。
后来,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经验,又将“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”改为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;“打土豪要归公”改为“筹款要归公”;“上门板”“捆铺草”改为“不打人骂人”“不损坏庄稼”;“洗澡避女人”改为“不调戏妇女”;“不搜俘虏腰包”改为“不虐待俘虏”。
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七兵团向宁海进发
在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全军各部队都认真执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,但各地各军依据各自的实际,在内容上略有不同。
1947年10月,毛泽东起草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》,对其内容作了统一规定。2002年,中央军委发布《关于修改<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>的决定》,仍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收录于《纪律条令》中,要求全军执行。
三大纪律八项注意,体现了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建军原则。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,时时处处维护人民群众利益,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奋斗,是我军生存、发展、壮大,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。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人民军队内部的关系,是达到全军高度集中统一,保证军队执行任务最基本的纪律要求。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,也体现了我军革命的人道主义和宽阔的政治胸怀。
我军在作宁象战役政治动员
(二)
无独有偶,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宁波地区,也出现过一个特殊版本的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。
资料记载,这个文告是1949年7月,人民解放军在实施宁(海)象(山)战役前发布的,原文现存宁海县档案馆。全文如下:
《入城守则》
一、借东西要出条子。
二、买东西要现钱交易,不准用条子代替货币。
三、在街上和走路时,不准吃东西和吸烟。
四、不准上菜馆和点心店吃东西。
五、除工作上必需和特殊情况外,不得住亲友及自己家。
六、不吃亲友的点心和接受亲友的招待和馈赠。
七、对人说话,态度要和气庄重。
八、外出时应向主管人说明或请假。
九、要服从纠察队的纠正。
十、工作人员必须佩带臂章。
十一、每个工作同志,随时随地应抓住机会,进行宣传。
十二、所有工作人员及武装同志,不得无故鸣枪。
十三、本守则末规定事项,依照《约法三章》、《三大纪律》、《八项注意》各文件之规定办理。
八项注意:
第一,宣传进出一定要,革命道理远近都传到。
第二,早起内务整理好,室内室外脏物都打扫。
第三,说话态度要和好,接近群众语言最重要。
第四,买卖价格要公道,不准强迫群众半分毫。
第五,借人家具用过了,当面归还切莫忘记掉。
第六,若把家具用坏了,照价赔偿一定要办到。
第七,不搜俘虏的腰包,一切缴获归公要做到。
第八,当地风俗要尊重,军队禁止随便屎和尿。
若把八项注意破坏了,
铁的纪律处罚决不饶。
革命战士职责要想到,
军民合作一起赶强盗。
到处群众动员起来了,
最后胜利实现在明朝。
解放浙江示意图
制订和发布宁波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的历史背景是:
1949年夏,人民解放军实施了渡江战役,并解放了上海和浙江一部,继而向浙江全境进军,当时正值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后期。
7月初,刚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1军,由军长滕海清、政委康志强率领;刚由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,由军长孙继先、政委丁秋生率领。两支部队进军浙东,在解放了余姚、宁波、奉化等地后,发起了宁象战役。
战役目标是:夺占宁海、象山之广大陆域,控制象山港、三门湾和浙东沿海海域,为发起舟山群岛战役,进而彻底解放浙东全境,打破国民党军长期对长江口和上海的封锁,解除上海以东军事威胁,巩固浙东国防扫清外围。同时,打通沿台州、温州向福建方向南下作战的战役通道。
宁象战役捷报
(三)
宁象战役自7月3日攻击宁海起,经反复激烈争夺,至9月20日解放象山檀头山岛止胜利结束,浙东全境解放。
宁象战役由三野第21军61师,第22军65师两支部队,在宁象地区地方武装的协同下共同组织实施。
由于宁波地区是蒋介石的老家,情况特殊,因此,早在1949年5月6日溪口解放前夕,毛泽东就特意电告粟裕指挥的三野兵团前线指挥机关:
“在占领奉化时,要告诫部队,不要破坏蒋介石住宅、祠堂,及其他建筑物。”
进驻溪口的21军61师,从上到下,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指示,政治上的效果很好。所以,在发起宁象战役前,部队也制订了特殊的纪律来规范言行。
可以想见,宁波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执行,对于我军发起对当时被称为“人民公敌”蒋介石“老巢”的军事行动,动员、教育、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,树立我党我军的形象,宣传我党我军的政治主张,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在宁波版的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中,《入城守则》可以近似地看做是“三大纪律”的扩充版,是由“一切行动听指挥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、一切缴获要归公”这个“老三条”扩展而成的“新十三条”,也是“三大纪律”在宁象战役中的细化运用和具体化。
关于宁像战役的回忆报道
宁波版的“八项注意”与规范版的“八项注意”虽然同为八条,但内容稍有区别。
宁波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有四个突出特点:
一是特别强调以爱民为核心的群众纪律。《入城守则》和《八项注意》文字不多,加起来总共有21个条款,但以多达14个条款规定了群众纪律,占总条数的67%。如对人态度要好,接近群众时要注意语言,还规定了在买东西、借东西时的群众纪律,甚至与亲朋好友的相处也做了规定。目的在于体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体现我军爱民和不与民争利的传统。
二是特别强调时时处处加强宣传。《入城守则》和《八项注意》规定,“进出”“远近”都要宣传。“进出”是指时机,“远近”是指地域。表明宣传工作要覆盖各种时间和空间。这是宁波地区特殊情况决定的。加强我党我军政治主张、战争正义性的宣传,使宁波地区人民群众充分认请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性,对于实现战役目的十分重要,对战役后建设宁波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这也是我军运用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一个范例。
三是特别强调军人和工作人员的个人形象。规定了军人和工作人员(党的干部)不准在街上吃东西,不准上菜馆;要佩带臂章,内务卫生要搞好,外出要请假等细节。甚至便溺的地点都规定到了。制订这些纪律的目的,是为了树立我军文明之师的形象,明确地表明我军与国民党军和历史上其他军队的区别,也是对我党我军先进性进行形象化宣传。
四是特别强调文字的朴素易懂。宁波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,加起来总共398个字,尤其是“八项注意”,仅128个字。文字朴实无华,简明扼要,通俗易懂,琅琅上口,规定细致,便于记忆和执行,没有歧义和不好理解之处。不仅符合当时我军官兵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,也符合当时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也不很高的实际。
没有留下名字的陈长官
(四)
参加宁象战役的部队之所以特别强调以爱民为核心的群众纪律,除了宁波地区是蒋氏故里的原因以外,可能与作战地区特殊的历史传统也有关。
历史上,宁象一带曾出现过爱民的典范。《宁海县志》记载,在五代吴越王钱缪时期,有一位宁海县令姓陈,名字无考,故后人尊称其为“陈长官”。当时国家苛捐杂税不断增加,各地官吏都“以重敛阿谀上司”,唯独“陈长官”体恤民情,不顾上司的命令,拒绝加税,且“意坚辞激”。“陈长官”曾讲:“可使一身被杀戮,毋令百姓苦万世”。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