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栏目

谢志强小辑 :竹笛 | 点亮

谢志强小辑 :竹笛 | 点亮

竹笛

刘季箎被授予刑部侍郎之时,恰为建文元年(1399年)。他的家乡余姚多竹,箎是竹子制作的乐器。

他复审一桩夜间入室杀人案,有口供,有凶器。此案发生在扬州。

扬州官衙府发现现场的尸体旁遗落了一把柴刀,刀上有姓氏标记,是死者的邻居的姓氏。

柴火是烧饭的燃料,家家户户都有劈柴的刀,柴刀的形状大致相同,不同的是,在铁匠铺定制时,大多数人家都打上了姓氏的标记,而且,同一姓氏的标记略有差异,以示区别。富裕人家的柴火也供冬日取暖。

死者家境殷实,而那把柴刀主人的家,冬天舍不得烤火取暖。柴刀的主人说这把柴刀已丢失许久,但最后还是供认了,谋财害命。

丢失是个疑点。刘季箎怀疑扬州官衙府严刑逼供。那里的官员办案的风格他有所耳闻。

毕竟人命关天。刘季箎派人怀藏那把柴刀,假扮货郎,去凶杀案发生的村庄秘密查访。

货担中净是孩童喜欢的食物和玩具。刘季箎叮嘱:不找大人,只让小孩认那把柴刀。

入村当日,有一个小男孩买了竹笛,看样子很喜欢,还吹出走调的曲子。吹着吹着,小男孩的目光停留在那把柴刀上了。一问,小男孩说:这是我家的柴刀。再问小男孩第一次见到那把柴刀的时间,正好和死者的邻居丢失柴刀的时间吻合。而且,那把柴刀其父从不带出门,另有一把柴刀专供小男孩玩耍,削砍木头,制作木偶什么的。

刘季箎下令立即抓捕小男孩的父亲。

刘季箎将柴刀放到嫌疑人面前。刀上的血迹仍在,已经发暗。凶手的脸煞白,冒汗。没用刑就招供了。

死者的家在村东,凶手的家在村西。凶手预谋已久,他知死者习惯了枕着银子入睡,再就是邻居之间有矛盾,于是实施借刀杀人之计——趁死者邻居粗心,偷走了柴刀。月光中,死者惊醒,与他目光对视,他迅速一刀砍中咽喉,遗下那把柴刀逃走。事发之后他庆幸躲过一劫,却没料到栽在儿子的手里,童言无忌。

永乐初年(1403年),刘季箎办理的一件案子,因重罪轻判获罪入狱。后来,出狱,被贬,担任两淮运副。两淮运副是他陌生的领域,他有所顾虑,不肯就职,再次入狱。

人生几度失意,刘季箎的脸上不见丝毫失落,都平静待之。他在狱中研究《春秋》,温习法家。获释后,朝廷命令他穿上读书人的服装,担任翰林院编纂。不久,授予工部主事。

刘季箎在任上病逝。遗物中有一管竹笛,刻有字,但从未有人听到他吹过。

 

一点亮

 

元朝末年,战乱四起。王纲躲避到了诸暨五泄的山岭中。有一位道士叫赵缘督,来投宿。道士来自终南山。

王纲从小喜欢读书,擅长诗赋,爱好击剑,有文武兼备的才能。可是,他向往隐居山野。

那一夜,王纲和道士谈得很投缘。两个时空交叉的人,没有约定,邂逅在此。整个世界都弥漫着黑暗,而一盏灯的火苗,照亮了两张平静的脸庞。

王纲一脸迷茫,向道士问卦。道士占卦之后,说:你将来必闻名于世,却不能正常地死于家里。

王纲说:我希望今晚这盏灯永远不灭,倒不想什么闻名于世。

道士说:油耗尽,灯自灭,命运命运,不由自主。

数日,王纲跟道士学习占卦的奥妙。然后,王纲出了山,绕过战火,寻访贤士。

王纲拜访了刘基(刘伯温),立即结为好友。

刘基心气高远,他说:你这样的人才,闲着可惜,将来我成了大事,一定举荐你。

王纲说:我喜欢隐居山野,以后你实现了宏愿,当了大官,就饶了我,可不要用世事来烦我。

洪武四年(1371年),刘基举荐,王纲被朝廷征召,进入京城,年已七十,牙齿、头发、面色如同年富力强的青年一般,显出朝气蓬勃的样子。

王纲自嘲:那一盏灯的一点亮,我以为照亮了隐居的生活,毫无察觉的时候,它照亮了我心中的一个幽暗的角落,所谓的文武才能,终于被调动出来了。

太祖朱元璋很重视王纲,时常问他治理国家的策略、方针。王纲的话,常能点亮皇帝心中的灯,遂提拔他担任兵部侍郎。广东潮州发生骚乱,王纲救火兵一般,赴任广东参议,负责监管军队的经费和给养。

此时,他似乎望见了人生的尽头,叹息道:我的命就放在此地了。

他写家书,委婉地与家人诀别。并召唤儿子王彦达到他身边,陪他同行。乘小船去各地安抚、劝慰百姓。返回的途中,在增城,遭遇了海盗。

海盗的头目曹真拦截了王纲的船。曹真率领众海盗围绕着王纲跪拜,表示久仰大名,恳请王纲当统帅。

王纲知道海盗多为穷苦出身,他劝导他们,归顺朝廷,保证妥善安置,既往不咎。

曹真哪里肯信。

王纲对儿子说:我的时间到了,灯该灭了。

曹真要放了王彦达,他却不走,说:是死是活,我都跟随父亲同行。

海盗们用气派的轿子抬着王纲父子回了大本营。

曹真命人筑起高台,让王纲坐上去。每天,曹真都率领海盗们跪拜王纲,发誓拥戴他为统帅。

王纲怒斥海盗,激怒了曹真。曹真终于下令处死王纲:我们和朝廷势不两立,我们得不到的,也不能让朝廷得到。

当时,王彦达年仅十六岁,他破口大骂,只求一死。众海盗纷纷要求曹真杀了王彦达,不留后患。

曹真说:父忠子孝,杀子不吉。他安排好吃好喝地款待王彦达,王彦达绝食数日。

曹真佩服王彦达,说:有这样的儿子,是王纲的福气。他让王彦达缝一个羊皮袋,装上父亲的遗体。

曹真备了一条船,送王彦达和其父的遗体上了船,返回故乡。

御史郭纯把王纲父子的遭遇呈报皇上。皇上下诏,在王纲死去的地方建了一座庙。同时发兵,一举剿灭了那帮海盗。

因为父亲的功绩,王彦达被授予官职。

王彦达没有上任。他隐居到四明山,再不出世。据说,整个茫茫的山岭,夜间,总可见一点亮,那是王彦达居住的茅屋的一盏灯发出的光,与繁星遥相辉映。朝廷派人循着那一点亮找到他。他拒绝道:不要来烦我,我要为父亲守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