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站在大运河出海口、海丝之路出发点的遐想
文/萧何
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,那么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,她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“走进”人心的重要载体,也是中华文明“走出”国门的重要标识。
4月11日到12日,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时强调: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坚决扛起浙江担当,精心保护大运河遗产,有效传承大运河文化,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,把大运河浙江段建成千年古韵、江南丝路、通江达海、运济天下的水乡文化业经典呈现区,运河文化精品展示带和水生态文化精彩示范段……..。
世界遗产概念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三大部分,即隋唐大运河、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,计有十段河道流经27个城市,地跨北京、河北、浙江等8个省、直辖市。三大部分运河因开凿年代差异,历上的功能作用等各不相同且互有特色,因此,彼此不能替代。其中浙东大运河中,更有一段堪称唯一,即浙东运河宁波段。说它唯一是因为纵横东西,贯通南北的数千里运河中,唯有浙东运河宁波段和大海相联,是中国大运河中,唯一的出海口。我们说中国大运河通江达海,通江河段很多,能达海的出海口就阿拉宁波这一个。
另一方面,通过考古研究文献检索,宁波被聚焦确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。现在我们摊开地图就能很清晰地看到,两大文化历史上在此交汇、且曾并发出灿烂光芒!
在岁月的长河里,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,运河随着水运功能的弱化而淡出;海上丝绸之路亦因曾经的闭关锁国而消亡,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,她们当年的芳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永久记忆、更是我们心中的骄傲!
社会在波浪式前进,时代在螺旋式发展。
据有关媒体报道,在寂静了很久的浙东运河宁波段即将迎来振兴。5月6日,浙东运河宁波段首个内河货运码头正式“开门迎客”。该码头位于宁波海曙区高桥镇, 邻杭甬高速,拥有4个500吨级泊位,全部建成后,将有望成为北仑港的集疏港通道之一,担负起中国大运河通江达海的现代使命,赋予运河新的活力!相关的是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不断推进,国际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,“海丝之路”也有望不断“拓宽”“延伸”……
现在,我们对于文化遗产已经有了一般共识,即不仅要保护好,更要传承好,利用好。在保护好的基础上,通过传承、利用,才能使文化遗产的价值才得以实现。并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,使文化遗产散发出更诱人的历史韵味。譬如前述的运河货运码头建设投用过程中,可加强对运河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资源挖掘,宣讲运河背后的历史故事、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。落实两岸的文化遗存、非遗和古村镇街区管理保护措施、阐发运河遗产的当代价值等等。
车俊书记在视察后说,浙东运河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中国大运河由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。沿岸市县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立足特色优势,加快补齐短板,高水平谋划,高标准建设,使浙东运河更显生机和活力。
在前不久闭幕的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,把在宁波成立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港口合作机制及发布的《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》写入了成果清单,这是继“海上丝路贸易指数”写入第一届“一带一路”论坛成果清单之后宁波再次为国家总体外交作出的贡献。
今天,位于两大“历史文化遗产”交汇处的宁波风云际会!作为宁波人阿拉应该有足够的理由相信:我们有责任亦有能力做出一番大事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