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与村庄

三江论坛|自古圣贤皆寂寞,说说水这东西 诗经篇

三江论坛自古圣贤皆寂寞,说说水这东西 诗经篇


时雨

 


众所周知,《诗经》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几乎囊括了上古时期我们民族诗歌的所有精品。除了文学、政治、道德意义上的作用外,《诗经》中有着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“水”,把“水文化”作为我们民族的精髓文化,加以吟诵以及讴歌。

这种情况在西方也有发生,人们往往把人类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,加以崇拜以至讴歌。不过西方大多用神话形式,如大洪水来临时的“诺亚方舟”,类似这样的神话传说中国也有,例如“精卫填海”和“夸父逐日”。

不过,适应中国人最佳的表述手法还是诗歌。一部《诗经》足够说明我们祖先不凡的智慧与高超的语言表达手法。

《诗经》中有大量关于渭河地区水乡地貌的描写。如开篇第一首《关雎》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
《毛传》对“洲”特地做了解释:“水中可居者曰洲。”

这首诗共分三段,表现了一个身材姣好的美貌女子,被君子不离不弃地追求。作为最早的爱情诗绝唱,千百年来被后人反复吟诵和传唱。

在《诗经》中,关于表现男女情感的作品很多。所涉及的河流那就更多了。粗略统计一下,有江、淮、河、汉、沱、汝、淇、泾、渭、溱、洧、汾、汶、漆等20余条河流。占了我国约三分之一的地区。

 

从《诗经》各篇章中,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秦时期许多河流水量丰沛,河水清澈,水质状况良好。

如《小雅四月》中所吟唱:

“滔滔江汉,南国之纪。”

(《毛传》所述:滔滔,即大水貌也)。

又如《小雅鼓钟》:

“鼓钟将将,淮水汤汤。”

在《魏风伐檀》中:

“河水清且涟猗。”

一唱三叠,表现了“水清如许”的旖旎风光!

在《郑风.溱洧》中:

“溱与洧,浏其清矣。”

《小雅黍苗》:“原隰既平,泉流既清。”

(《毛传》所注:“土治曰平,水治曰清。”)

 

《诗经》中直接或者间接提到水的篇目约有40余篇,大多是触景生情,寄情于物,寄托作者对“美人、美景、美好事物”的追求与向往:

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《周南?关雎》外,《卫风.硕人》对水的描写更为具像细腻:

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活……”

在《卫风.河广》中:

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……”

《魏风.伐檀》更是集“水”之大成:

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,

河水清且涟漪……坎坎伐辐兮,

置之河之侧兮,河水清且直漪……

坎坎伐轮兮,河水清且沦漪……”

 

水作为《诗经》作者抒情咏怀的一个意象,可谓是俯拾即是,信手可得。在《诗经》中,很多诗都与“水”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。

今人很难想象的是: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能如此巧妙地利用汉字,组合成如此优美的韵律,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一幅幅意象和美景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