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江论坛|自古圣贤皆寂寞,说说水这东西 尚书篇
时雨
在中国水文化中,与《诗经》可以媲美的,当属《尚书》无疑。
只不过《诗经》是用“风、雅、颂”的诗歌形式表达的;而《尚书》,则采用散文的格式。这两本著作成书时间差不多,就书的艺术成就来说,《诗经》略高于《尚书》,而就史料价值来说,《诗经》大不如《尚书》了。
应该说,这两本先秦著作,各有名的味道,各有千秋。
《尚书》应是一本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,也是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汇编;同时也是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。在记录历史典籍的同时,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,记录了当时朝廷兴衰盛亡的发展与变迁。但这些散文,用今天标准来看,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文,准确地讲,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。
《尚书·洪范》中指出:“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”是世界的本原。所谓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”《尚书·洪范》又载:木,具有生发,条达的特性。火,具有炎热,向上的特性。土,具有长养、化育的特性。金,具有清静、收杀的特性。水,具有寒冷、向下的特性。
就书中的记叙可以看出: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,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,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。《尚书》把水列入中国古代五行之一,把水作为本原发展的基本物体,说明我们民族的先人,对水的充分重视和尊重;当然,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,也包含着水。
在《尚书》具体篇章表达中,阐述世界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,而这种联系又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原理。书中认为:“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。相生,含有互相滋生,促进助长的意思。相克,含有互相制约、克制和抑制的意思。五行相生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五行相克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相生相克,像阴阳一样,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。没有生,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;没有克,就不能维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。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,没有相克也就没有相生,这种生中有克,克中有生,相反相成,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正常生长、发展和变化。
《尚书》所阐述的哲学命题,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。与《易经》一样,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的现状下,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