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宁波帮

庄晓天: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首议者

庄晓天: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首议者

(本文未经本人审阅)

人物简历

庄晓天,1932年生,宁波镇海人。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上海财经学院夜校部工业统计专修专业毕业。从营业员、会计、审计员、副科长,到中共上海市禽蛋公司淀山湖饲养场支部书记,中共上海禽蛋一厂总支书记,中共上海市禽蛋公司委员会常委、副书记,市禽蛋公司副经理。1980年任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、党委书记,上海市第一商业局党委书记,市财贸党委书记。1986年3月当选为中共上海市委委员。1988年4月-1993年2月任上海市副市长。1993年2月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。1995年兼任上海银行董事长。

退休后担任过上海宁波同乡会会长,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,上海老年基金会会长,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,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等。 

有人说,宁波人撑起了香港上海两个大都市。这话虽有夸张亦非毫无道理,从清末民初开始,越来越多的宁波人赴香港、上海追逐自己的梦想,成为了这两大都市经济社会与科学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袖人物,在成就个人的同时,引领了这两大都市的繁荣和发展。

庄晓天先生就是其中闯荡在大上海的一位追梦者。

新中国商业系统改革的开拓者

庄晓天,1932年9月出生于镇海小港,1945年,年仅14岁的庄晓天从镇海蔚斗小学毕业后,跟随兄长奔向大上海。1950年6月,中学毕业的庄晓天第一份工作是上海市盐业公司营业员。那是一个以“票”为本的物资短缺年代,营业员是一个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让人羡慕的职业。凭着宁波人的勤学和实干,庄晓天在实践中锻炼才智,因熟悉业务,工作出色,从营业员、会计、审计员、副科长,到中共上海市禽蛋公司淀山湖饲养场支部书记,中共上海禽蛋一厂党支部书记,中共上海市禽蛋公司委员会常委、副书记,上海市禽蛋公司副经理。1956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越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,越能发现问题,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努力学习,庄晓天就去上海财经学院夜校部专修工业统计。

1980年,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,菜篮子工程也从凭票定量供应到满足市场需求的转变,确保“菜篮子”里有“菜”,确保市场货源充足,是供给制向市场化转化的关键,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。庄晓天因对上海这个大都市的产品供给和市民需求了熟于心,挑起了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、党委书记的重任。第二商业局管辖的就是肉禽蛋、蔬菜、糖酒、水果、饭店旅馆等。春播秋收的客观现实,导致春秋两季的副食品供应充足,夏天和冬天供应减少。为满足市场需求,平衡供应,庄晓天筹建了约20万吨的冷库,其中最大的吴泾冷库容量达5.2万吨容量,到现在还在发挥重要作用。

1986年3月,庄晓天当选为上海市委财贸委书记。1988年4月起任上海市副市长。时代赋予庄晓天新的使命:操舵大上海商业系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。为了保障过渡的稳定,庄晓天根据先易后难的思路分三步推行改革:第一步先开放最容易市场化供应的东西,比如搪瓷杯等日用品,以及蔬菜、豆制品、干果等副食品,这些运输起来方便,对生活影响不大;第二步开放肉禽蛋等的市场供应;第三步是放开粮食、布票和糖酒等重要物资。他稳步推进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,其改革经验逐步在周边城市推广。

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的创建者

近代“宁波帮“在我国金融史上书写过光辉的一页,在钱庄、银号、票号、近代银行业及证券、信托业等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,他们率先转型将近代银行、保险、信托、证券等新型金融模式引入中国,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。坐落在江厦街附近和义路上的“钱业会馆”向世人展示着“宁波帮”在金融市场上的建树。宁波帮的商业文化无不影响着宁波儿女,也影响着时为上海市副市长的庄晓天先生,使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——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创建人。

1988年4月,庄晓天出任上海市副市长,金融证券市场是他分管的部门之一,也无可争议地兼任上海市证改办主任。或许是上海市场天然的资本意识启蒙,有企业早在八十年代就通过股票向社会筹资;或许是“宁波帮”特有的金融商业触觉,庄晓天认为证券市场的建立刻不容缓。要成立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,庄晓天须面对两大问题。一是要不要成为成立证券市场的第一人,这可能会被认为是政治立场问题,有很大的政治风险;二是要如何搞,复杂的具体问题该如何应对。滋润着“敢于人先”宁波帮精神成长的庄晓天先生,毅然决定组建上海证券交易所,他带着团队多次去香港学习,请香港“宁波帮”的后代银行家指点。这些人虽然都不是科班出身,但他们在银楼、典当行以及拍卖行等摸索出来的管理方式,实际而有效。

1990年11月26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,作为共和国的内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,由成立时几万人买股票,不久后就有几十万人排队参与,股票逐渐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大热点。

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,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提供了融资渠道。如上海城隍庙改造建设需要资金,上海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市价突破万元,创下中国证券交易史上的天价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股”。后豫园商城通过大规模改扩建,商业设施从1.8万平方米增至10万平方米,形成了外古内洋的建筑群落,成为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大夜景之一。IMG_261

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,上海股票交易价格于5月21日全部放开,由市场引导,结果从21日至23日,股票价格一飞冲天,3天内暴涨570%,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。

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经济的龙头城市,城市的大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,筹建上海本地银行提上了议事日程。1993年,61岁的庄晓天从上海市副市长的位置退下来,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派庄晓天去筹建上海浦发银行。庄晓天担任上海浦发银行董事长8年,不仅使银行总资产实现几何增长,业务遍布全国,还冲破各种阻力,力主上海浦发银行上市,由此拉开了银行成批上市的序幕。

1995年,上海银行开始筹建,庄晓天又兼任上海银行董事长。

作为推动上海金融市场新时代的开拓者,庄晓天始终强调:解放思想不只是一句口号,更要看实际行动。

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首议者

IMG_257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庄晓天在参观北仑港时,就看到了北仑港作为世界一流深水良港的地理优势。囿于当时宁波经济腹地有限,而上海港饱和势头已经初显,庄晓天萌生了建设杭州湾跨海通道的设想:如果能有一条通路把宁波与上海连起来,打通上海与宁波的物理空间半径,势必推动两地合作发展。特别对家乡宁波来说,能接轨上海意味着突破宁波“交通线末端,经济腹地有限”的发展瓶颈,促进宁波更好发展。

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庄晓天,萌生了建设杭州湾跨海通道的思路后,先与宁波同乡、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倪天增探讨,倪也认为跨海大桥方案可行;又与两院院士、著名桥梁专家、时任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先生交流,李校长也认为建造跨海大桥方案在工程上是可行的。1994年,庄晓天主持完成了《关于建设杭州湾越湾通道工程的建议》,并以上海市宁波经促会的名义正式提交给宁波市科委和宁波市计委,并抄报给上海、宁波两地政府,建议书中列举了建造杭州湾越湾通道工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,以及给沪甬两地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初步分析。

2008年5月1日,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——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。这座大桥让上海与宁波等浙东、浙南城市的距离缩短了100多公里,对长三角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其实,庄晓天当时的建议,是把杭州湾跨海大桥修建成具有公路、铁路、潮汐发电等综合功能。只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,杭州湾上的高铁大通道工程最近才获批重点打造。

从庄晓天在不同场合的发言中,可见这位宁波儿女心系家乡的拳拳之情:

——宁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须科学规划和持之以恒的投入。未来宁波将是一个人口规模800万、配套设施完备、民众幸福感强的长三角现代国际港口大都市,居住区可分四个层次发展:一是可容纳二三百万人居住的市区,二是可容纳10万至20万人居住的卫星城市,三是可容纳3万至5万人居住的中心镇,四是可容纳1万人居住的村级居民区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,要重视教学设施、养老设施、生活设施的配套,要使居民感受到生活的便利、舒服。

——宁波一定要结合本土文化,发展文化特点鲜明的小城镇。宁波可以出台一两个专门的地方政策,为奉化溪口、象山石浦等中心镇的文化保护和特色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。如果有十几个这样“小而精”的特色城镇“点缀”,宁波会更加有味道。

——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要加大科技投入,完善现代城市的各项配套设施,特别是要增加吸引年轻人生活和消费的新品质、新亮点,农村建设也要加大科技应用,宁波的经济基础好,可以因地制宜在农村推广太阳能发电、直饮水工程、垃圾分级处理等新技术,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。

有人总结出“宁波帮”精神是: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,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,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,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,励业重义理的互助风格。庄晓天先生无疑是践行宁波帮精神的杰出一员。